瀏覽次數:次上傳時間:2018-05-18 23:38
本 篇 導 讀
自年初,將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,各地在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方面有哪些最新進展,今天先來聚焦北京海淀區。
自2012年開始,海淀區開始對居民分揀、投放廚余垃圾給予現金補助,鼓勵居民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。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獲悉,今年海淀區將把補助對象由居民轉為物業公司,每噸廚余垃圾補助1700元,再由物業用這筆費用來激勵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。這一政策預計今年8月底前實施。目前,海淀區共有648個居住小區施行垃圾分類,占小區總數的30%,未來三年內將實現全覆蓋。
北 京
自2012年開始,海淀區開始對居民分揀、投放廚余垃圾給予現金補助,鼓勵居民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。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獲悉,今年海淀區將把補助對象由居民轉為物業公司,每噸廚余垃圾補助1700元,再由物業用這筆費用來激勵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。這一政策預計今年8月底前實施。目前,海淀區共有648個居住小區施行垃圾分類,占小區總數的30%,未來三年內將實現全覆蓋。
昨天傍晚,北青報記者來到海淀區天香頤中里小區,正值居民投放廚余垃圾的高峰時段。在小區的小花園里有一處廚余垃圾投放管理站,擺放著120升的綠色廚余垃圾收集桶和240升其他垃圾收集桶。不少居民提著小塑料桶,到管理站投放廚余垃圾。隨后,現場有工作人員給居民進行掃碼積分。據介紹,目前,每投放一次可以積一分,一分可返現0.5元錢。“今年我們準備取消對居民實施獎勵,變為直接對物業實施‘按噸補助’,每噸的補助標準是1700元。物業可以用這筆費用來激勵居民對投放生活垃圾的積極性。”海淀市政市容委固體廢棄物科科長張超表示,預計今年8月底之前實施這一補助政策。
攝影/本報記者 郝羿
據介紹,補助對象的轉變,主要目的是明確物業主管單位作為垃圾分類的管理責任主體,并根據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相關規定,依法落實管理主體責任。該負責人表示,物業公司的管理責任包括落實相關管理制度,如公示垃圾投放時間、地點和收集方式;按規范設定收集容器;落實生活垃圾排放登記制度等。如有違反的情況,相關執法部門可以對物業管理主體實施處罰。
目前,海淀共有648個施行垃圾分類的居住小區,占海淀所有小區30%,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實現全區全覆蓋。在天香頤中里小區,北青報記者還看到了專業的自裝卸式垃圾車,工作人員把廚余垃圾桶放在一個帶有履帶的裝卸裝置上,瞬間會稱出重量。垃圾桶里的垃圾通過車廂頂部的進口倒進車廂里,空的垃圾桶在下降的過程中會再次稱重。兩次稱重相減,得出廚余垃圾的重量。同時,車上安裝了四個攝像頭,可以拍攝路面情況、司機的操作情況、進料和出料情況等,對車輛行駛軌跡也可以實時監控。通過這套系統,可以直接監控各小區各收運點的收運情況,保證規范運輸。
據介紹,這些垃圾將被運輸到四季青有機資源再生中心,采用粉碎、脫水、堆肥工藝進行最終處理。堆肥后的產品為生物有機肥,可以應用在園林綠化等領域。通過一系列措施,海淀區垃圾分類居住小區的廚余垃圾分出率要達到5%。
上 海
上海繼續實行垃圾四分類,對各區縣自建濕垃圾處理設施進行評審確認并給予補貼。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在單位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根據單位垃圾組分特點,以餐廚垃圾、有害垃圾分流分類為重點,在全市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推行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并逐步推行不分類不收運制度。
此外,提出兩項指標:
綠色賬戶新增覆蓋200萬戶,累積達到400萬戶,切實提高源頭垃圾分類參與率。
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5%,包括兩部分內容: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和濕垃圾分類處理率。通過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,控制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量。目標:濕垃圾分類處理量達到日均3000噸。
在創新機制方面,上海在2017年推行住宅小區綜合治理,將垃圾分類減量納入住宅小區綜合治理范疇,修訂物業管理合同和居(村)民公約示范樣本,將垃圾分類源頭容器設置、分類駁運義務條款納入物業管理格式合同和居(村)民公約,同時深化對物業企業的培訓。
(根據《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施方案》摘錄編纂)